作者: 胡云华 来源: 发表时间: 2025-01-24 10:17
□记者 胡云华
《非遗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文化节目,聚焦非遗传承与创新,全方位展现非遗的技艺智慧、文化底蕴、人文内涵与美学价值。两个月前,巨野县孔楼杂技的非遗传承人孔令伟、牡丹区鲁西南鼓吹乐的非遗传承人郭相贞代表菏泽非遗项目,与全省300位非遗传承人一起参与了《非遗里的中国》山东篇的录制,在2025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山东非遗项目的魅力。
克服困难,将传统杂技带上非遗舞台
两个月前,42岁的孔令伟接到一通来自家乡文旅部门的电话,那天他正在凤凰古城表演杂技。这通电话再次点燃了他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热忱之心。
两年前,孔令伟频繁活跃在《星光大道》《出彩中国人》等节目的舞台,并曾受邀参与过亚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的巡演。近两年,他固定时段在凤凰古城表演杂技,由于担心频繁请假影响景区安排,他已经22个月没请过假、没再参与节目录制。
然而这一次,来自央视总台、以“非遗”为主题的节目邀约让孔令伟下了决心:“这次我必须去!这对孔楼杂技、对菏泽非遗都是很好的宣传。孔楼杂技是省级非遗项目,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希望向大家传递一种杂技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让大家看到咱年龄大了也能表演,杂技是足以让人一辈子不换行业的技能。”
对孔令伟而言,这次代表菏泽参与录制,也是向观众展现“非遗里的菏泽”。接到邀约的两天后就要录制节目,孔令伟认真与景区负责人沟通、请了假,开始紧张地买车票、计划行程。
凤凰古城所在的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州距离本次节目录制地点临沂琅琊古城很远。2024年11月28日夜间,孔令伟和搭档刘巍才辗转到达临沂,然后立刻赶到当地竹子市场,打着手电买表演要用的长竹竿。“一根竹竿30多斤,而且太长,没法带上车,只能到当地买。带到住处后先给竹竿刮皮,否则表演时会划腿。”孔令伟说,由于手电光线看不清全貌,买的竹子被虫蛀过,硬度和柔韧度不足。
“这次表演与商演不同,因为代表家乡,所以我们准备了两组动作供节目组选择。”孔令伟说,经过沟通,他和搭档展示的孔楼杂技绝技动作定为“爬竿”,不吊威亚,仅靠双手和双脚从一人扛着的竹竿底部向上快速攀援或从顶部沿杆向下飞速坠落,其间要做出各种肢体造型和表演“扛旗”、“悬空倒挂”、“极速滑竿”等高难度动作。
带着备好的竹竿,他们踩着夜色匆忙走进琅琊古城的大剧院参与彩排。尽管晕车、感冒发烧并缺乏休息,孔令伟还是坚持彩排到了凌晨。
“11月29日正式录制,11点我们在后台化妆、换服装,还跟其他地市的非遗传承人聊了聊,他们也熟悉咱的杂技非遗项目。”孔令伟说。
当天下午,孔令伟与搭档正式走入录制镜头。个别分镜要以底部角度单独录制,孔令伟在肩上扛起竹竿和搭档的同时保持平衡,并用牙齿咬着小型的录像机,抬头向上拍摄。
令孔令伟感到困难的是,以前在演播厅内录制时,为了保持身体和竹竿平衡,他会抬头在顶棚上找一个点作为参照物,但这次顶棚上光线暗,很难找到参照物。“录制时,竹竿上用脚踩的位置裂了,我临时找了绿色的电工胶带缠住。”凭借日常的功底,孔令伟和刘巍紧张又沉稳地配合表演了这套动作八遍,才完成了全部的动作录制。这些镜头分别被剪辑进了整体节目与互动展示中。
与嘉宾互动时,孔令伟介绍自己来自巨野县大义镇孔楼村,并再次向观众介绍了这个“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村民耍杂技,人人会一手”的村庄。嘉宾分享说,“爬竿”这项技艺在古代杂技表演中就颇为流行,反映了人们自古以来对于高空挑战的热爱。
守正创新,鲁西南鼓吹乐响彻大地
鲁西南鼓吹乐市级非遗传承人、今年36岁的郭相贞接到这次节目录制邀约时,正忙于鼓吹乐器的教学。他5岁开始学习唢呐,7岁就离开河南到菏泽拜师,师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广福。
郭相贞告诉记者:“拜师讲究派别,我学习、承袭的就是山东菏泽的鲁西南鼓吹乐技艺。2013年我在菏泽被评为鲁西南鼓吹乐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始带徒弟、教学,有义务把鲁西南鼓吹乐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下去。”
经过与节目导演组沟通,郭相贞迅速组织了经常“搭班子”表演的另外5个艺人,保障演出时大家技艺娴熟、配合默契。“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不到30岁。我们还专门做了一套演出服,有中国红的马甲,原本想在衣服上绣上牡丹花,但准备时间紧张,没来得及,觉得很遗憾。”郭相贞说。
如何在表演中展现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与创新?郭相贞与搭档们商量后选定了两首曲目,并一起录了表演视频发给导演组。
一首是传统曲目《抬花轿》,最有鲁西南唢呐表演的代表性,技巧性十足,时长9分钟多一点;一首是经由郭相贞等人创新、改编的《百鸟朝凤》,加入了DJ节奏和MIDI伴奏,时长4分钟多一点。
“导演组说,如果时间允许,现场把两首都录完。后来时间不够,《抬花轿》没录。”郭相贞说。
经过反复排练后,2024年11月26日,郭相贞等6人开车抵达琅琊古城,并于第二天开始正式录制。与孔楼杂技的室内录制场景不同,鲁西南鼓吹乐的录制场地在开阔的户外广场上。
郭相贞回忆说,场地靠近沂蒙山,冬季户外温度很低,上场前大家都把手揣进衣服里暖手,以免手指僵硬。14时许,他们正式走入镜头开始录制。“当时精神高度集中,有些紧张,但我们也有几十年的经验了,一演奏起来很快就进入状态。”郭相贞说。
演奏中,代表菏泽的鲁西南鼓吹乐艺人们使用三把唢呐、两支笙、一支笛子,采用循环换气技法、泛音技法、滑音技法、指弹音技法等多种演奏技巧,利用乐器的不同声线,模仿着大自然中的各种鸟类鸣叫。MIDI等编曲设备的使用,又为曲子增添了更多新鲜感和现代感。
山雀啼晓、春回大地、莺歌燕舞、林间嬉戏、百鸟朝凤、欢乐歌舞、凤凰展翅、并翅凌空这八个意境的主题层层递进,一时之间,春意盎然、百鸟和鸣的氛围由此间铺展开来,惊醒了蛰伏中的冬季。
两个小时内,录制顺利完成。“以前也参加过央视的节目录制,主题是丰收、乡村,而这次是代表菏泽的非遗项目参加录制,觉得很荣幸!”郭相贞说。
录制结束后,孔令伟和郭相贞分别与巨野县、牡丹区的文旅部门交流了录制情况。2024年12月21日,《非遗里的中国》山东篇正式播出,收获观众及自媒体博主的关注。
作为非遗传承人,郭相贞和孔令伟对自己所承担的传承责任各有思考。
郭相贞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在传统曲目中加入现代编曲,这一创新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也吸引了不少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前来学习鼓吹乐演奏的中小学生。
而对于杂技这项更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体力打基础的项目,孔令伟有些担忧。他说,老家村里曾办过杂技学校,但现代社会对年轻人的学历要求更高,传统的师徒传艺模式已经不足以为年轻人的未来保驾护航,如何在保障杂技教学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文化课水平,或许需要更多力量参与。
高亢的唢呐声响起来了,鼓舞着鲁西南鼓吹乐的后来者奔向新的前程;热闹的孔楼杂技拉开阵势上场了,守望着400年来一代又一代孔楼杂技艺人努力传承与坚守的来时路。这,是非遗里的中国,是非遗里的山东,也是非遗里的菏泽。